“全国报业版权百日行”系列活动开锣——
传统报业开启版权生态破冰之旅
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的“版权管家”,是为媒体量身定制的服务。
日前,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支持,各省市区报协协办,中国报业协会版权服务中心和北京版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全国报业版权百日行”系列活动暨北京站活动正式开锣,为国内传统报业的版权产业发展写下重要一笔。
由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上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的成立,到今年6月首届报业版权大会的召开,国内传统报业的版权意识正在加速苏醒,版权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新问题:做内容收不到钱 围观的“拦路打劫”
2016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大力推行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接受采访时表示,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网站、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平台等渠道无偿利用媒体原创内容,网罗众多用户资源,迅速占领了市场。一方面挤压了媒体的广告市场空间,也严重侵害了媒体的版权权益,更有甚者,通过歪曲、篡改媒体原创新闻内容,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网络侵权具有隐蔽性高、鉴别难、举证难、索赔难等特点,给版权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导致网络侵权盗版屡禁不止。一些报社也积极“配合”,他们认为自己的内容无偿转发,可以增强传播力。事实上,这种办法完全是“饮鸩止渴”。
加强媒体的版权保护,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打破“做内容的收不到钱,围观的拦路打劫”的不良现象,基于版权法律和制度,在互联网上建立起更加合理、合作共赢的内容生态链。
“版权管理与运营是传统媒体正在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版权管理涉及的业务环节多、服务分散,而且专业性较强,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做好版权管理与运营不仅费时费力,成本也难以控制。”中国报业协会版权服务中心执行主任岳占峰谈道,在他们对接报社时,发现大多数报社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版权部门,有的是总编室、法务部、办公室牵头,有的由技术部门兼任。同时,国内成立了很多的版权联盟——如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上成立的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本月刚刚成立的全国省级党报集团版权保护联盟等,但其中不少联盟并没有得力的工作“抓手”,是一种松散的结合。
“版权保护说起来重要,干起来却很茫然。绝大多数报社缺乏对版权事务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系统地进行版权管理、保护、运营等方面也比较欠缺。版权价值变现的路径也尚不清晰。”胡怀福说,但报业版权生态的“拐点”已现。
新焦点:“全国报业版权百日行”将走出什么道路?
“全国报业版权百日行”系列活动既是对十九大号召的“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积极响应,也是践行“全国报业版权自律宣言”的重要举措,旨在倡导大力保护原创,促进正版流通融合,净化网络版权环境,帮助媒体管理和运营版权、提升报业融合实力。
胡怀福介绍,两年来,中国报业协会就报业的版权现状广泛展开调研,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并在各种场合奔走呼喊,明显感觉到国内传统报业机构对版权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报业协会在报业版权上的工作思路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今,中国报业协会成立了报业版权工作委员会,由全国多家龙头报业媒体集团牵头,它将负责研究国内报业版权的方方面面,形成专业经验,并对中国报业协会版权服务中心进行工作指导。今年6月,“首届中国报业版权大会”在京成功召开,100多家报社近200人蜂涌而至,会上成立了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巩固大会成果,深化推进全行业的版权意识和保护工作,中国报业协会紧接着发起此次“全国报业版权百日行”系列活动,并得到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北京版银科技等多家行业权威机构的全力支持。12月6日,首场座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共有20多家山东省内报业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此后,“全国报业版权百日行”系列活动将按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分站活动。本次北京站活动,通过政策法规宣讲、专业知识培训、实战经验交流、服务产品体验等多种形式,面向中国报业协会会员单位提供包括版权登记、授权、监测、维权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相应的“版权管家”服务。
未来,报业版权基金等创新品种,报业内容的IP化开发、知识付费等创新模式,也可以在对报业内容版权的有效管理、保护和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尝试。
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推出的“版权管家”服务,在技术上依托于北京版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版权印”平台。作为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的运营机构,北京版银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版权管理与交易服务平台运营商,其自主建设和运营的“版权印”平台,基于“作品与版权不再分离”的理念,设计了一套描述作品版权信息的可识读标识,通过标识可实时读取作品对应版权信息,同时也可连接版权认证、授权交易、版权监测、版权维权等专业版权服务。在这个技术机制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他们将一系列最适合报业的服务组件,打包形成了当下的“版权管家”服务产品——它将通过规范授权、合规用权、持续维权和规避侵权,增强授权交易能力、提升和解与维权能力、规模化分发与供稿能力,帮助机构和个人用户实现版权管理与版权运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规避侵权损失,提升运营效益。“这是一个从工具服务到贴身服务的过程,并且我们会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和体验程度。所谓‘管家’,就是不需要报业再配备专职的版权工作人员,可全部交给服务中心。”岳占峰介绍。
而在未来,“全国报业版权百日行”系列活动将坚持“持续化、品牌化、实用化、平台化”的指导原则,持续邀请各类版权行业权威机构,大力推广“1+1”模式(中国报业协会版权服务中心承办+省级报业协会、省级报业集团联办的模式),中国报业协会版权服务中心也将努力做好全国报业媒体的参谋、助手和管家。
新气象:报业版权生态已现生机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等,这些重要讲话精神,为报业媒体及版权保护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日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下,行业的版权意识正在普遍增强,也从中崛起了若干版权运营的“弄潮儿”。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在第三届中国报业集团高层座谈会上发言时提到,今年上海报业集团全年版权收入已经超过3100万元,这还远远不够,未来应该过亿元。此番发言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面对近年来报业广告收入大幅下滑的境况,版权收入应当成为报业机构经营收入的有力增长点。
参与“全国报业版权百日行”北京站活动的专家们认为,互联网是侵权丛生的沼泽地,但也能成为版权法治建设的良田。借助上述各种新技术,能够低成本地解决索赔难题,也可以助力良性传播生态体系的构建。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副主任魏红也在北京站活动现场表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愿与中国报业版权服务中心建立示范合作关系,在DCI体系支撑下,共同构建以数字作品版权登记为基础的版权管理与保护机制,助力报业媒体防范版权法律风险。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国家级版权公共服务机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版权登记、版权授权、确权、维权、版权代理、版权宣传推广、版权研究咨询及版权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版权服务。特别是面对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问题,7年前他们正式提出了建立以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CI为核心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并以此构建国家互联网版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DCI体系的提出创建至今,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以DCI为核心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已写入了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DCI体系建设工程也专项写入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
魏红说,当下,版权的金融服务等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版权的“轻资产”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知识经济时代高端产业发展的青睐。
(记者 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