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很多媒体人的朋友圈被2017年部分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编校质量抽查结果“刷屏”,一时间,“你家编校质量排第几”成为媒体人的热议话题。那么,这份抽查结果是怎样出炉的?抽查中发现的常见错误有哪些?从结果中又应有哪些反思?带着这些疑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下简称质检中心)报刊质量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方法——抽查结果是这样得出的
此次抽查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履行对出版物内容质量进行监管的法定职责而进行的。2017年,质检中心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委托进行了两批报刊的编校质量抽查:第一批对116种党报、行业专业报、晚报都市报,130种学术期刊、行业期刊、大众类期刊进行抽查,这些重点报刊涵盖了综合、大众服务、行业专业、学术等不同类型,其中部分报刊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全国百强报刊等荣誉,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第二批则是为配合2017年“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活动,对各地区各部门报送的174种少儿类报刊(报纸29种、期刊145种)进行了编校质量检查。
报刊质量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体现公平公正,抽查的报纸样本原则上选择的是同一天出版的报纸,期刊也选择了同月出版的期刊进行检查,所有版面内容,包括广告的编校质量也在检查范围之内。检查过程按照“三审、三核、一反馈”的工作程序,即每一份受检报刊会经过3位不同专家进行初审、复审、终审3次审读和初核、复核、终核3遍核对。按照报纸差错率不超过3/10000、期刊差错率不超过2/10000的合格标准,对质量不合格的报刊,质检中心会向相关报刊出版单位反馈检查结果,召开质量认定小组工作会议,逐一审核报刊单位申辩意见,集体研究讨论后形成最终结果。
那么,差错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记者了解到,审查时,专家会根据发现错误的类型扣除相应的分数,比如知识性错误、语法错误、图文不符等差错扣2分,文字错误等差错扣1分,标点和数字错误扣0.1分,用扣分总数除以检查的万字数,就是最终的差错率数值。
结果——有共性错误也有个性问题
《关于2017年部分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编校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显示,本次抽查的重点报刊中,报纸和期刊的合格率分别为97.41%和95.38%,编校差错率在0—1/10000的优秀报刊共141种,占总数的57.32%,《人民日报》等6种报纸和《求是》等10种期刊编校零差错。3种报纸、6种期刊编校差错率超出合格线。
少儿类报刊方面,报纸和期刊的编校合格率均为96.55%,被检的29种报纸中,差错率在0—1/10000的报纸有14种,占总数的近一半,《现代中小学生报》等7种报纸差错率为0。一种报纸差错率超过3/10000,编校质量不合格。被检的145种期刊中,差错率在0—1/10000的期刊有105种,占总数的72.41%,比2016年增长近6个百分点,《大灰狼画报》等44种期刊零差错。从近几年连续开展的报刊质量专项检查情况看,少儿报刊整体质量良好且状况稳定。
在此次报刊抽查中,哪些编校差错比较常见?报刊质量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一般性文字差错(别字、多字、漏字)、语法错误(搭配不当、语义重复、成分残缺)、标点符号错误和数字用法错误。举例来说,文字差错有“的、地、得”使用错误、应该写成“4月12日”但把“日”字丢掉的漏字错误以及像把“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写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汽”这样因不理解字词义造成的文字差错等。标点符号方面,逗号和顿号混用、分号和句号使用不规范以及直接引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比较常见。数字用法方面,常见错误有“下午14:00”(正确写法应该是“14:00”或“下午2点”)、“约6—7厘米”(应去掉“约”字)。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报刊,也存在一些个性问题。比如,部分少儿报刊存在汉语拼音使用不规范、知识性错误、违反规定使用网络语言等问题;部分党报、都市报存在报道日期表述不清、内容重复、常识性错误、前后不一致等问题;部分行业期刊存在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图文不符、专业名词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反思——不该松了编校质量这根“弦”
“报纸上就是这么写的”,时至今日,白纸黑字的报纸期刊,仍然是受老百姓信赖的权威信息来源。报刊质量部相关负责人说:“质量无小事,白纸黑字的报纸期刊不仅代表着公信力和权威性,更会直接影响到读者认知。”
近年来,新媒体的冲击使得一些报刊出版单位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多种经营、抓经济效益上,出版质量意识有所淡化,甚至有报纸出版单位认为只要导向正确,字词、标点符号方面出点差错是小事。
对于这种现象,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提醒报刊出版单位,思想上的松懈不仅会导致编校质量不断下降,更会丧失长期积累形成的公信力优势、影响力优势和品牌优势。
那么,怎样提高编校质量呢?质检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提高报刊编校质量首先要引导报刊出版单位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堵住思想上的“漏洞”。其次,应该加强对编辑校对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质量要求,提高工作责任心。再次,报刊出版单位除了坚持“三审三校”、集体交叉和责任校对等制度以外,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报刊出版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量管理。
2018年,编校质量抽查工作仍然会继续进行,《报刊质量管理规定》目前已进入最后的修改完善阶段,计划年内将以部门规章的形式颁布实施。